心血管内科


蚌医一附院心血管科成立于 1987年,是皖北地区最早建科的心血管病学科,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国家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主任医师12 名,教授 5 名,副主任医师 9 名,副教授 8 名;医学博士 7 名,在读博士 6 名,硕士 29 名。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 12人。累计培养研究生 100 余名,规培学员 300 余人,进修生 200 余名,介入培训人员 14 名。

心内科临床实力雄厚,拥有心脏监护室、重症病房、普通病房等,包括冠心病中心、电生理起搏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中心、高血压与心力衰竭中心、临床研究中心等。学科建立了以冠心病诊疗为特色,电生理起搏、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病与心力衰竭等多个亚学科齐头并进的学科发展平台。

1.冠心病亚专科

冠心病治疗中心负责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诊疗工作。医院从 1998 年开始实施冠状动脉病变介入(PCI)治疗,目前是皖北地区唯一一家实施急诊24 小时值班制度开展绿色通道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医院。冠脉造影及 PCI 是本诊疗组的工作重点。目前科室每年完成 PCI 约 1,800台次,是皖北地区最大的冠心病诊疗中心。科室拥有冠状动脉的血管内超声(IVUS)、主动脉内气囊反搏仪、心电及压力监护设备和呼吸机,为复杂冠脉治疗提供了保证。近几年来,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CTO)、旋磨术及冠脉复杂病变等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冠心病亚专科组现为卫健委冠脉介入培训基地,现有卫健委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导师3 名,区域胸痛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2. 心律失常亚专科

心律失常、起搏亚专科:负责心律失常介入、起搏器植入及其相关疾病的规范诊疗工作。医院在国内较早开始实施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治疗及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目前是皖北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及起搏器植入中心。各类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植入术是本诊疗组的工作重点。目前科室每年完成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400 余例,起搏器植入术约 300 余例,左心耳封堵术 40 余例,成为皖北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及各类起搏器起搏植入等最全面的诊疗中心。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颤动(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临时起搏器及各类永久起搏器(包括单双腔起搏器等)均有很强的技术力量是区域心律失常中心。

3. 心力衰竭亚专科

具备区域心衰中心建设的硬件设施及梯队合理的心衰治疗管理团队,近 3 年年均心衰住院患者 1,560 人次,门诊年均诊治心衰患者 12,100 人次。心衰治疗已形成药物与器械的有机结合,治疗与管理的有效统一,高水平心衰治疗体系。CRT、左束支起搏、ICD、血液超滤、左心耳封堵术均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并与区域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建立广泛合作,确保心衰病人的双向转诊及提高区域医院的心衰救治防治水平。

4. 高血压亚专科

具备区域高血压中心建设的硬件设施及梯队合理的高血压治疗管理团队,获批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参与了网络管理高血压达标项目及 2020 MMM项目,成立了蚌埠高血压医联体分中心,下属 52家医联体,与区域三、二级及社区医院建立广泛合作,确保高血压重症病人的双向转诊及提高区域医院的高血压诊疗及控制水平,并在承接 3-5 项高血压的临床药物实验项目。

5. 结构性心脏病亚专科

医院是安徽省最早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之一(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心脏瓣膜病),负责结构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诊疗工作。每年累计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约50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一直是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对于高龄、合并多器官疾病、有开胸手术史以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外科手术死亡率高,甚至部分患者失去了手术机会,经导管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TAVR)成为重要的治疗方式。医院心血管科于2016 年 3 月 2 日率先完成安徽省首例 TAVR 手术,截止目前科室累计完成 TAVR 术 44 例,居于安徽省首位,目前该技术已成为科室常规手术。

6. 心脏康复亚专科

科室的心脏康复处于初步阶段,心脏康复中心主要进行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康复工作。心脏康复是融合心血管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的专业治疗体系,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通过五大核心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的联合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和全程的管理服务和关爱。科室 2017年开始首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脏运动康复,2018 年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康复,均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心血管科开展的特色技术主要有:

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是目前对于外科换瓣手术禁忌或高风险的心脏瓣膜病患者首选治疗方案。科室于 2016 年在安徽省率先开展 TAVR技术,为国内较早开展此项技术的中心之一,目前已经成功完成 44 例,为省内完成例数最高,目前在高危、高难度复杂主动脉瓣病变的介入治疗拥有丰富经验,并积极指导周边地区医院开展此项技术,极大提高高龄,高危主动瓣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耐量,减少住院次数,降低死亡风险。

2. 冠脉腔内影像技术:
从早期的血管内超声 (IVUS) 到 OCT,从解剖学上的单纯冠脉造影到功能学上的FFR,极大增强了冠脉介入医生对冠脉病变的识别,且已经取代冠脉造影成为冠脉是否具有病变的「金标准」。目前冠脉腔内影像技术在慢性冠脉完全闭塞病变(CTO)、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2014 年以来,科室逐渐开展 IVUS、OCT、FFR 等先进冠脉腔内影像技术,目前作为常规技术,已经完成 IVUS 2150 余例、OCT171 例、FFR 117 例;为精准冠脉介入治疗,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3. 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脏疾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房颤、房速、室速、室早等复杂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心脏扩大、心功能降低,发生脑栓塞,严重者还可能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影像学指导下的导管射频消融疗效不佳。三维标测系统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同时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科室自2012 年引来先后引进 EnSite 和 CARTO 三维标测系统,目前累计开展各种心律失常病例近 2,000台,其中房速、房扑、室早、特发性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可达到 85% 以上,阵发性房颤的消融成功率可达到80~85%,持续性和慢性房颤也可达到 70~75%。三维标测系统的应用为疑难和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带来了曙光。

4. 心力衰竭综合治疗技术:
心力衰竭是 21 世纪我们所面对的最严重的心血管问题,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对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新型诊疗措施的应用及相关指南共识的颁布,心衰的治疗已经从单纯改善临床症状到改善远期预后,从单纯药物治疗到药物-器械等综合治疗方案结合的方向发展;科室在国内较早开展心衰综合治疗方案,从患者入院管理开始,个体化药物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左室多部位起搏(MPP)、心衰超滤脱水技术、心衰的康复与监测等,已经形成一系列个体化,极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极大降低心衰临床症状及降低心衰患者再入院及死亡率,在区域内取得良好口碑。

5. 高血压基因检测诊断与治疗技术:
主要利用基因芯片通过对基因突变筛查,精准诊断一些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导致的难治性高血压,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难治性高血压病因诊断的主要利器,并得到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科室在国内较早开展高血压基因检测技术,目前常规开展H 型高血压、Liddle 综合征、Gordon 综合征等基因检测,对难治性高血压的精准诊断与治疗提高重要依据,同时依据临床特征。

近 3年以来,心血管内科共承担、参与国家「十三五」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30 余项,医院对每项课题予以匹配资助,总经费 1,200 余万元。2021年已获批医院首次「登峰计划」学科建设项目(第一层次),2021~2025 年拟投入 3,000 万元,首期建设经费 600 万已划拨使用;42万平米的心脑血管病院区即将开工建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4 项;共计发表论文 140 篇,其中 SCI 收录 40篇;参编专著 8 部。
Copyright © 2007-2024 DXY All Reserved. 浙B2-20070219(含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