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周年院庆」大同路上——建院 85 周年专题片

日期:2016-07-29 来源:丁香人才网


解说词

「德仁术精」这四个字,是历史的镌刻,熔铸着这里几代医学工作者的血脉与忠诚。

民国时期,这里原本是一片枯草、孤坟。出生高桥的杜月笙先生,在十里洋场发迹以后,不忘故乡养育的恩德。1931 年 7 月 25 日(旧历),杜月笙先生在高桥镇小浜路(今季景东路)上的高桥公园(今高桥中学)内,捐资创办完全免费的「时疫医院」,设病床 10 张,职工 14 名。3 个月以后,「时疫医院」更名为「济群医院」。大善「济群」,这不仅是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生命的起源,也奠定了「德仁」的医学品性。

4 年以后,座落在陆家堰的杜家祠堂及其附设的平房竣工,「济群医院」迁到这里。抗战期间医院曾用名「履仁医院」;1945 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立第七医院」。
而医院初创时期,前辈忠于职守、敢于担当的精神,成为今天七院重要的「精神遗产」。
 
当五星红旗飘荡蓝天,医院在新中国的怀抱里迅速成长。1953 年 3 月,大同路上的新院落成。1956 年,医院改名为「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从此,漫长的蹉跎岁月,七院人秉承大善的品性,为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忠于职守,敢于担当。
七院坐落在高桥古镇,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染,把开拓、发展祖国的民族医学事业视为己任。

时光如梭,大江奔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浦东开发建设大潮澎湃。七院顺势而为,在新区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建设了病房大楼、医技大楼、门诊大楼、综合制剂楼等。一夜春风过,旧貌换新颜。1993 年,医院被评为上海市首批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当历史跨进一个新的世纪,浦东二次开发建设的鼓角擂响。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始一轮新的攀升。2012 年,军人出身的王杰宁院长率领导集体,描绘了一幅「四年三大步」的发展蓝图。
 
四年三大步:
1. 变为中西医结合医院
2. 创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3. 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叶景华先生,扎根七院整整 62 年,淡泊名利,圣洁的情怀感染着很多年轻人。
传统医学的优秀传承人,是叶老后一辈中医的「定海神针」。
成为大学附属医院以后,一批医学骨干蜕变为教授、导师等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医学专家。

短短两三年,新生的医学专科,作为中西医结合的新尝试,声誉鹊起。
还有一批专家跃跃欲试,为扩大医疗服务对象,而正在孕育医院长期缺失的新专科。
就像高桥依傍的万里长江口,这是一个东海、长江、黄浦江「三夹水」的地方。四海归口,滋养千年古镇;八方纳贤,壮大医学力量。为在短期内提振薄弱学科,或填补空白,这几年,七院不拘一格引进各类高级人才,大幅度提升了医院有些专科的医学水准及其社会地位,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
 
2015 年,全院医护工作者 1200 余名,床位 730 张,全院建筑面积 8 万多平方米,年门诊量 140 万人次,年住院患者 2.6 万人次。共有国家级重点专科 1 个、市级重点专科 4 个,新区重点专科 6 个。
与八十五年前医院初创时期仅有 10 张病床、14 名员工相比,真是云泥之别。医院踏上风火轮的这 4 年, 「三星」 人才培养计划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新人;「最有价值的员工」引导全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患者满意,让员工幸福,尽心履行社会责任,是今天全院上下的共识。现在,一支「德仁术精」的宏阔医学队伍正在七院锻炼成长。

抚今追昔,感概万千。感谢故土的历史赋予,养育了七院「德仁术精」的圣洁品性, 使七院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里,始终保持医学的纯粹与矢志不渝的追求;感谢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给七院带来新的活力;市、区各级主管部门,给七院架设了攀登的云梯。感恩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感恩改革开放的时代,是全体七院人共同的情怀。
在「四年三大步」以后,七院将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一流的医院携手,以国际医疗标准 JCI,建树国际化医学管理理念,为创建全国一流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而努力。

大医精诚,大路宽广。医者志同道合,医患感同身受。沧桑砥砺,薪火相传,豪情满怀,走向大同。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整形专家招聘 住院部麻醉招聘 猪场科长招聘 中医减压招聘 制药客服招聘 诊疗医务招聘 育婴助理招聘 医务培训招聘 学科呼吸招聘 临床观察招聘
丁香人才二维码

微信找工作

服务号二维码

扫码查询应聘进度

意见反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