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职业信用”治“简历注水”

日期:2012-02-08 来源:丁香园
用“职业信用”治“简历注水”

春节过后,又是招聘旺季。无论是即将毕业的应届大学生,还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场老手,都在为一个新饭碗奔忙。但是,面对企业开出的招聘条件,不少求职者为了能顺利挤进竞争激烈的职场不惜往自己的学历、职业经历中“注水”,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母族”。

  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我国持假文凭者已达60万人,在中国有45%左右的求职者,他们的实际工作经历、学习、培训等情况与其提供的简历有出入。而今,经历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还影响了诚实守信的求职者的利益。同时,由此带来的职场信用循环恶化的风险,已不容忽视。

  另据了解,目前我国公务员人事档案已开始逐渐引入职业信用档案管理模式,而针对社会职业人的职业信用评价和认证体系则仍是空白。建立规范合理的职业信用管理体系,已成中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当务之急。

  职场信用亮红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确立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迅速增长,由此带来就业市场的巨大转型。人们眼里不再只有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也不再终生一职,开始求高避低,良禽择木而栖。这就是当今中国蔚为大观的人才流动。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应有之义。过去,终生一职时,个人的人事档案都存档在就职单位,职业经历很容易查阅。而现在,随着人事制度改革 的推进和人才流动的加剧,曾经决定个人命运的人事档案因其流通不畅、信息滞后等原因而被渐渐冷落,而企业招聘时,也往往只以求职者提交的个人简历为依据。 这便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

  深圳某大型房产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先生告诉记者,该公司过去招人时,很多求职者的求职履历写得“很精彩”,面试时也吹得天花乱坠,但一工作起来很快 就“露陷”了,假造学历和各种资格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让企业受到损失不说,也侵犯了诚实守信者的利益。“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舍弃传统的人事档案,代 之以一份全新的个人‘职业诚信记录’。”李先生认为,新型人事档案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教育背景、职业能力鉴定和个人学术成果等内 容;第二部分是职业诚信证明,包括过去任职情况等;第三部分为个体信誉证明,包括奖惩、个人信用度、职业道德和其他重大事宜。

  对于李先生的观点,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人单位迫切需要了解求职者的信用和能力,但如果仍沿用书面存档,无疑会案牍如山,是非常不经济的选 择。考虑到当今网络的便捷,专家提出,如果推广电子档案,建立统一的职业经历查询平台,用人单位就能方便地通过电子系统查到求职者的个人信用记录,这或许 会成为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次划时代革新。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要想既不影响人才自由交流,又能对人才进行有效记录,建立职业信用电子档案无疑是一 条有效途径。

  据了解,由于我国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广的滞后,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道德拷问。

  旅游行业人员虚假报价,物流行业货物“蒸发”,炒单飞单,电子商务欺诈蒙骗等等,这些当今社会中广泛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各行业的经营秩序,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据民航局有关人士透露,2008年到2009年,民航局曾在民航系统对飞行人员的资质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出来飞行经历不实、甚至飞行经历造假的多达200多人,在这200多人当中,有些人要么是假造经历,要么是虚填经历。

  另外,企业的人才信用风险也在日益加大,企业员工忠诚度降低,员工频繁跳槽,内部核心商业机密泄露,客户大量流失,这在加大企业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难度的同时,也潜伏着巨大的商业风险,成为威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颗不定时炸弹。

  防范信用风险,加强职业自律,已是刻不容缓。

  为每个职业人做张职业信用卡

  2011年10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这次会议还对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作了重点部署,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由政府主导逐步向市场化运作转化,是国外发达国家建立诚信体系的一般步骤。”人力资源专家陈辟濠博士告诉记者,经过几百年的信用建设,“职业信用” 体系在国外已经相当完善,在一些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信用号,这个号里保存着个人所有的信用记录,可以登录统一的网上平台进行查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每位职场人士做一张职业信用卡,一人一卡,从第一份工作开始记录,伴随整个职业生涯。职业人可以在职业信用卡里储存自己的信用 财富,这种信用财富可以累积,信用度越高,职业人未来获得的报酬也越高。这个让企业和个人实现双赢的职业信用记录,或将成为我国完善职业信用体系的一把利 器。

  如何锻铸这把利器,目前已有企业试水。“中国职业信用公共管理平台”自2009年起已经逐步在深圳、珠海、成都、上海、杭州、武汉等地成功落地。目 前,该职业信用管理平台拥有公安部的身份信息查询入口、教育部的学历认证查询入口,以及对求职者的身份和学历信息进行核实等信息查询业务。平台总裁梁浩介 绍,“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公共平台”借鉴了国外职业信用发展的经验,结合国内信用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建立职业信用档案为核心,采用多维度的信用评价结构模 式,如个人学历基本信息、在职期间企业的工作信息、个人职业培训经历等相关信息认证等,综合客观反映出职业人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以及职业人基本的职业 信用状况,为企业提供了可衡量的职业信用评价工具。

  对于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平台记录的公正性和安全性,梁浩告诉记者,作为职业信用第三方服务机构,平台将恪守“记录者”的角色,除国家相关仲裁部门执行 指令外,不会对任何档案信息做任何的修改,也不会对个人信用做任何的判断与评价。此外,在查询权限上,除供职企业外,只有当事人才有权查询,不会泄露个人 隐私。

  “企业、政府部门未来也应纳入信用评价体系”

  “现代社会是信用经济,如果信用缺失,就会导致严重的资源错配。”资深人力资源总监高可先生表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因为员工信息的不真实性,使 企业在人才培训和薪酬设计上做了很多无用功,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而职业信用公共管理平台的出现,不仅能提高信息准确性,减少管理层工作量,还能 激发职业人的自我约束力,极大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对此,陈辟濠博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建设职业信用管理平台不单单只是给求职者戴个‘紧箍’,对资方来说也是个约束。它能增进劳资双方的互信,在帮 助企业快速完成人力资源采购和配置的同时,也使得企业的奖惩机制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推动整个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健康发展。”

  而相比国外成熟的职业信用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吴晶妹教授认为,职业信用公共管理平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国外目前流行的是职 业信用报告,它是员工在离职时获得的一份对其工作期间表现的总结,是静态的,和人力资源管理是脱节的;而中国的职业信用管理平台在记录员工表现时是即时 的、动态的,把人力资源管理和个人征信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这就加大了信用违约成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历史记录差的人的阻挠。”

  “所以,作为可预见的风险,任何企业和个人在建档时必须以自愿为首要原则,第三方的公共管理平台不能强迫他人建档,更不能通过有偿收费来对历史记录进 行后台删改,沦为滋生腐败的又一温床,因此一定要确保平台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考虑及此,吴晶妹教授建议,平台信息不妨和公安、教育等部门的信息库挂钩, 以做到相互印证。

  对于平台未来的发展,吴晶妹认为,应该在全社会推广使用信用报告,不仅是个人,将来企业、政府部门也都应该纳入到信用评价体系中来,从而形成广泛的制度约束。俗语说得好,“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在经过长期的制度矫正之后,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生态必将由此而成型。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内科医疗招聘 药品器械招聘 外科正牙招聘 手术助理招聘 中医诊疗招聘 预防专业招聘 医学出版招聘 药品发运招聘 牙科设备招聘 体检测评招聘
丁香人才二维码

微信找工作

服务号二维码

扫码查询应聘进度

意见反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