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2023 年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工作人员简章

日期:2023-04-13
01  眼科学院
 
 
一、学院概况
眼科学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领衔,现设有眼视光医学(五年制)和眼视光学(四年制)两个本科专业,开设眼科学硕士、博士两个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贯通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培养体系。学院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国家级平台,以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等 5家三级甲等医院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拥有博士、硕士导师40 余人,其中省级以上人才10 余人。
 
二、学科带头人、师资队伍
谢立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名誉所长、附属青岛眼科医院院长
史伟云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泰山学者攀登专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  教学负责人
高华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教学负责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副院长
 
三、专业技术人才团队
眼科学院拥有以院士领军,以院士有效候选人、泰山学者攀登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山东省突贡专家、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和青年专家、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眼科学及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组成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国家级和省级人才10 余人,30% 以上团队成员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和博士学位。学院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指导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
 
四、学科平台
四个国家级平台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
国家重点学科联合建设单位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CFDA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六个省级平台
山东省眼科临床专业质量控制中心
山东省眼科临床医学中心
山东省眼科重点专科单位
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角膜病防治与功能重建技术工程实验室
 
五、科研成果
眼科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973、863、国科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课题 129项,课题经费8109万元,发表文章300 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200 余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24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独立获奖)、山东省科技最高奖 2 项(独立获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1 项,山东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独立获奖)、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独立获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方式:0531-81276010
 
 
02  预防医学科学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预防医学科学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是2020 年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的科教融合学院。目前主要从事放射医学教学、辐射防护、辐射监测、辐射效应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以及《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的出版工作。
院(所)现有在职职工38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6人,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11 人;博士研究生 11 人。院(所)是我国放射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1998 年获批放射医学硕士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 8人,至今已培养80 多名硕士研究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院(所)放射医学本科于 2022 年获批,学制五年,现有在校本科生60 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学分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放射医学专业是临床医学类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同时熟练掌握肿瘤放射治疗、核医学和辐射防护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培养过程主要依托预防医学科学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放射医学课程的教学,同时有多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直属附属医院供临床见习和实习,完全满足医、教、研的需求。毕业后能够在医疗卫生、核技术应用等部门从事肿瘤放射治疗、放射病防治、放射卫生管理、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置等工作。
 
2006年,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获批国家「二类A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2008年、2009 年,分别承担了奥帆赛和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保障工作。2013 年,放射医学学科被授予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2014 年,放射生物学被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评为医科院重点学科。自2015 年至今,承担国家职业病防治项目工作中的山东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任务。
 
近年来,承担各级课题30 余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20 余项,获得发明专利10 余项。先后为国家卫健委起草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0 余项。先后取得了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甲级资质、放射性疾病诊断资质、职业健康体检资质(放射性工作人员体检)等一系列服务资质。充分利用已有资质,在山东省及其他省(市、自治区)开展放射诊疗设备的质控及防护检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非医用领域和技术应用的防护检测与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牛老师
联系方式:0531-59567166
 
 
03  药学与制药科学学院(药物研究所)
 
 
科教融合学院,独立法人机构,山东省毒理学会挂靠单位。设有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化学3 个本科专业,1 个药学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1 个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作为国家卫健委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药物GLP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山东省技术转移十佳机构、山东省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技术制药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省级平台。天然药物化学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1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9 人。在校本科生971 人、研究生97 人,在站博士后 10 人。
 
学院(药物所)是「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连续获省属事业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校级考核先进单位。拥有「泰山学者-药学海外特聘专家岗」2 个,国务院认定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 人,省级人才称号4 人。拥有800M超低温核磁共振谱仪、三合一生物质谱仪、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等大型高端仪器。
 
近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省级以上课题 100多项;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各级成果奖5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60 余项;在国家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500多篇;自主研究开发新药20多个,其中17 个已获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承担新药临床前评价工作,服务企事业单位300 余家,签订各类技术服务合同500 余项,合同金额8000 余万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苏老师
联系方式:0531-59567277 
 
 
04  生物医学科学学院(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一、单位介绍
 
生物医学科学学院(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 2020 年,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首批科教融合学院之一,前身为成立于 1997 年 4 月的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学院依托建设单位,现设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科学全日制本科专业、生物学硕士一级学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二级学科及内科学博士二级学科,并建设有创新人才培养班生物医学「泰山班」,下设四个教研室,主要承担本学院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生物医学科学学院通过引进与培育并举机制,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梯队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教学队伍,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占比 100%。学院教师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1 人、中组部第一批「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1 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1 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称号 1 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称号 3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称号 2 人。
 
近五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13 项,省级项目 15 项,科研经费累计 806 万元;发表论文 9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84 篇,累积影响因子 387 分,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
  
生物医学科学学院总面积 25000 平米,实验仪器 1400 多台(套),近五年购买仪器设备总值 2868 万元。此外,学院拥有国家卫健委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罕少见病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罕见疾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了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动物学平台、组学平台、微生物学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和生物光子平台,占地近 20000 平米。为学院专业人才高质量提供了优良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潘老师
联系方式:0531-59567366
单位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青岛路 6699 号
 
 
05  实验动物学院(省实验动物中心)
 
 
实验动物学院成立于 2020年6月,由省实验动物中心融合共建而来,是全国高校首个实验动物学院。学院(中心)主要从事全省实验动物行政许可业务承办及技术支持、实验动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质量监测、从业人员培训及校(院)医学实验动物学相关专业教学等工作。
 
教学与人才培养 
 
学院(中心)积极完善学缘和人才结构,现有专任教师25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11 人,省级以上人才4 人,校(院)骨干以上人才 6人,后备人才5 人。
2020年开始招收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实验动物方向)专业本科生,现有在校本科生 113 人,研究生11人。学院(中心)充分发挥「科研融合」优势,加强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优化实践基地建设;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融合,开展「混合式」等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组建「科技创新协会」,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类」等各类比赛和项目,获省级奖励3项,专利授权2项。
 
实验动物科研平台与服务社会能力
 
近年来,学院(中心)配备了全省最为齐全和先进的医学实验动物学专业相关教学、科研仪器等设施设备,拥有「山东模式动物研发工程实验室」省级平台1个;现承担省部级以上在研课题7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 项。
 
学院(中心)拥有省内规模最大实验动物繁育基地及山东省模式动物研发工程实验室。现承接校(院)内外教学实验动物供应及动物实验服务工作。自成立以来,先后培训实验动物从业人员 1000 余人,完成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等级质量检测300 余次;校(院)所属企业SPF级小鼠年供应能力达120 万只,实验动物饲料年产超400吨,可供应品系10 余种,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郭老师
联系方式:0531-59567506
 
 
06  医疗保障学院(山东省医疗保障研究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疗保障学院(山东省医疗保障研究院)成立于 2020年3月, 由省医保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共同建设。学院是全国首家医疗保障学院,研究院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医疗保障研究院。学院自成立以来,党建领航发展,以打造中国一流医疗保障学科专业、一流医疗保障人才培训培养和研究基地、一流医疗保障高端智库「三个一流」为目标,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人才培养。经过2年多的建设,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等方面已经初具规模。
 
一、人才培养
 
学院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障方向),医疗保险专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成为省内第一且唯一一个招收本专业的院校)。学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医疗保障专业建设,着力培养「懂医学、会保险、能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招生位次逐年提升,在校本科生数量逐年增加。学院现有情报学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同时招收卫生事业管理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和公共卫生(医疗保障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硕士生导师 7 人。
 
二、师资队伍
 
坚持「引育并重」原则,按照「多学科、实用型、国际化」的工作思路,建设一支高水平、有竞争力的人才与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有高层次人才1人,博士7 人。
 
三、科研工作
 
学院切实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深入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制度政策体系研究。承接国家和地方委托的科研课题 20 余项,累计科研到账经费近600 万元,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30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共14项,包括山东医学科技奖科技创新成果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科技成果奖、山东科技情报学会科学技术奖、山东省卫生健康政策重点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泰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向省医保局、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校(院)提交决策咨询报告20余份,多项研究成果被应用采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疗保障学院、山东省医疗保障研究院坚持立足山东、服务全国、放眼世界,紧紧围绕医疗保障体制、机制、制度改革,以「三个一流」为目标,在全国率先推进医疗保障学科专业建设,深入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加快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努力为我省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为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贡献山东智慧和力量。
 
学院诚聘公共管理学、应用经济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工作人员,符合条件者,可纳入可纳入校(院)人才引进(提升)计划后备人才管理,并兑现相关待遇!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疗保障学院(山东省医疗保障研究院)期待您的加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窦老师
联系电话:0531-59567665
 
 
07  临床与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2020年6月和2022年3月,校(院)党委先后决定将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和省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进行实质性融合,组建临床与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是特色鲜明的医、教、研协同融合学院。 
 
临床与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是校(院)师资、教学、科研、学科和专业建设的主要支撑点,实施科教融合、产学研结合的骨干单位,在探索科教融合发展中承担着重大使命。基础医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85年的泰医基础医学部,2010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省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于1983年建立,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底蕴和合作交流基础,培养出崔正言、许海修、田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孟祥金(美国科学院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为3个省级学会挂靠单位。临床医学专业是百年传承、独立办学近 50年传统优势专业,一批老专家及教授是我国临床医学奠基者和开拓人之一。特别是落实山东省委科教融合重大决策部署,临床医学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20年8月18日成立临床医学院。
 
院(所)现有教职工260 人,正高级39 人,副高级90 人,博士 13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 1人,青年长江学者 1人,国务院特贴 3 人,泰山学者等省部级人才17 人。
 
负责管理临床医学、医学实验技术和麻醉学三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医生项目、省高水平应用型核心专业、省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核心专业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专业自2017 年进入 ESI前 1%,2022年ESI内地高校排名第20 名。 
 
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现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现有5 个省部级和4 个厅级科研平台,2 个资质检测平台。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10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9项,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Lancet》《Gut》《Lancet Microbe》等期刊;获厅局级及以上科技奖励 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自2020年6月学院(所)成立以来,新上各级科技计划7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国家基金项目22项、科技部应急攻关项目 1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 项,博士后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7项(其中省优青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24项,新增科研经费突破2000 万元。首次获得中国工程院山东战略研究院课题2项,经费 100 万元,首次获得中央转移地方科技专项1项,经费 50万元。
 
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得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奖;获得山东省首届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 198篇、中文期刊论文73 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 24 篇(单篇最高86.208),总影响因子1,688.579。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以学院为依托,整合校(院)医疗资源和企业优质资源,搭建了心电领域国内第一个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及产业化的创新平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心电学工程实验室,填补了山东省心电相关平台的空白。
 
并以此工程实验室为基础于 2021 年获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心电信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整合技术力量,全面打造医学检测与安全性评价中心、司法鉴定所2个资质检测平台,打造省内高水平、司法鉴定机构,全面提升成果转化水平。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31-59567715
 
 
08  放射学院
 
 
放射学院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具有典型医工交叉学科特色的二级学院,主要开展医学、工程和物理学科交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学院开设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四个本科专业。现有医学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
 
学院设有放射影像学系以及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智能影像、医学影像设备学、生物医用材料、组织工程学等10个教研室、实验室,建有国内唯一一座医学影像博物馆。学院建设有多个科研机构,包括山东省医学成像与定量分析工程实验室、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磁共振成像与质量控制设备协同创新中心、脑疾病磁共振成像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放射技术研究所等。
 
目前,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影像博物馆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医学影像技术实验室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近5年内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数十项。在Molecular Autism、EJNMMI、Radiology、Human Brain Mapping等国际领域内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近百篇。相关科研工作获得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
 
学院注重学科和教材建设,从「十一五」到「十四五」期间,每一版国家规划教材都有多名放射学院教师担任主编。至2022年,专业教师主编和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共计60余部。其中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材 2项。同时立项省级一流课程4门,主持省级教改项目 7项,获得各类教学获奖52项,其中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医学影像技术实践技能大赛,多次荣获团体特等奖。
 
学院遵循新医科、新工科理念,强化内涵建设,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三全育人为根本,躬身实践,持续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医学、工学、理学结合的教育教学特色。未来,放射学院将持续推进科教融合,扎根临床,面向医疗应用,打造「山一影像品牌,筑梦国际一流专业」。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邱老师、张老师
联系电话:0538-6222138
 
09  护理学院
 
 
一、学院简介
 
护理学院位于泰安校区,2001 年成立。目前开设护理学和助产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护理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助产学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通过教育部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拥有教育部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 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我校护理学、助产学两个专业排名均为B+,居山东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我院现有专业核心师资91人,教授 30人,副教授 46人,博士6人,硕士生导师40人,其中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 1人,省级优秀硕士生导师 1 人,国家护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 1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教师队伍,校院融合、结构优化、实力雄厚。
护理学院教学机构设置护理系、助产系和护理学实验中心。建有校级麻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基地,校级老年护理研究所。护理实验中心面积2256㎡,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具有专业化、信息化、人性化、功能齐全的特点,为护理、助产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服务。
临床见习、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分布在济南、北京、天津、深圳、佛山等地;拥有附属省立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中心医院等医疗护理水平一流的综合性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充分满足护理学和助产学专业的综合实习,以及麻醉护理、助产、老年护理、精神护理和社区护理的专科实习。
 
二、宣传亮点及重点专科介绍
 
(一)护理学本科教育   
护理学院始终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护理和助产人才为目标,形成「护理学+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护理学院在调研社会需求基础上,2006年设立护理学(麻醉护理方向),每年常规邀请各实践基地麻醉护理专家进入课堂教学,举办教学研讨会。目前护理学(麻醉护理方向)已成为护理学院的品牌,并为其他高校麻醉护理方向办学起到表率作用。2021年护理学(航空方向)招生,培养具备护理学专业技能、空中救护能力和航空服务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2022年中外合作办学招生,培养优秀国际型创新护理人才。
重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按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思路,已经连续举办校级护理技能大赛10届。2019年参加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护理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单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21年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首届护理专业赛道华东赛区分区赛特等奖,全国赛银奖。2022年山东省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荣获全省高校团体金奖、A赛道特等奖、B赛道特等奖。
 
(二)助产学本科教育 
 2017年,护理学院审批通过助产学本科专业,2018年列入招生计划。为深化科教融合,发挥医教协同优势,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护理学院对助产学本科学生探索性实施「2+2」教学模式,大三在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见习基地学习,以期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国内助产学本科专业教学品牌。
 
(三)研究生教育
从200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至今已有 21年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培养研究生毕业400余名。目前专业研究领域涵盖临床护理、护理心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老年护理、麻醉护理、精神科护理等7个方向,招生分为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9年,护理学院研究生荣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护理学科评议组全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 篇,荣获中国心理学会护理心理专业委员会论文竞赛和山东省卫生心理协会一等奖各1项;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学术会议68人次。毕业生就业率100%,分布在三级甲等医院、高等院校等。
 
(四)科研教研成果
近 5 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9项。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1项;主参编教材20余部。1人获省级教学名师;2 人获山东省青年护理教师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2 人次获山东省「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3人获山东省护理本科院校教师临床技能竞赛三等奖;1人获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48 项,发表论文 546 篇,其中SCI 论文 30余篇,主编教材 16部,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 17项,省级以上教学奖励 4 项,成果转化8项。12 名研究生获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国家级 1人、省级 2 人); 1名研究生荣获临沂市「抗疫三八红旗手」称号;厅局级及以上获奖14项(国家奖学金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146 篇,其中SCI收录8篇(中科院1区文章1 篇,影响因子≧5文章4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9篇。获实用新型专利 11 项;参加学术会议 166 人次,其中大会交流 35 人次。
 
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38-6238121
 
 
10   药学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药学院的前身是泰山医学院药学院,始建于 2001年。学院以「为人类健康,创一流药学」为使命,创新办学理念,整合资源,汇聚人才,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
 
学院拥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其中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学科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 1%,形成了完善的高等药学教学和科研体系。2022年,药学院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共建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药学院」落成。
 
学院现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1人、山东省优青1人。拥有药理学研究所、制药技术研究所及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实验室—中药药效机制与物质基础实验室。
 
循创「山一大药学」之伟业,与时俱进,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药学院将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
 
科研平台介绍
 
1. 药理学研究所
药理学研究所成立于2015年初,是泰山学者岗和山东省「十二五」特色重点药理学科的科研基地。目前有六个研究方向:神经精神药物药理学、心脑血管药物药理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抗肿瘤药物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和药物合成与提取。实验室面积近1000平米,其中净化实验室约400平米,用于SPF动物饲养、细胞培养和行为学指标监测。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动物轨迹与行为分析系统和动物绝望行为分析系统、流式细胞仪、高内涵活细胞成像分析系统、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酶标仪、钙流检测工作站、动态血脑屏障分析仪、酒精分析仪、超高速离心机、石蜡切片机、冰冻切片机、动物脑内给药手术定位系统等。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 人,包括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突贡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1人、博士13人,硕士11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87项。该所已在Psychopharmacology、Journal ofNeuro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Biomaterials、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CurrentPharmaceutical Design和 Peptides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SCI 论文39篇,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山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8项。
 
2. 制药技术研究所
制药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是青年泰山学者岗和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药物化学的科研基地。目前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①合理药物设计与构效关系研究;②有机合成方法学及药物合成新工艺研究;③天然药物活性成份的分离和结构修饰;④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关键技术。实验室面积近400平米。仪器设备主要包核磁共振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手套箱、平行反应仪、光催化反应仪、DS药物设计软件等。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 人,其中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教授 7名,副教授5名,高级实验师2 名,讲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4 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 项、其他各级课题20余项。研究所人员已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Green Chemistry、J. Med. Chem.、Eur. J. Med. Chem.、Org. Lett.、Adv. Synth. Catal.、Org. Chem. Front.、Chinese Chem. Lett. 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3. 药物分析科研平台
药物分析科研平台现有教师10人,其中专任教师 7人,高层次骨干人才3人,博士学位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平台依托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实验室—中药药效机制与物质基础实验室,结合药物分析的前沿热点,借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围绕药物分析新技术与新方法开展研究,形成了以下主要研究方向:药物代谢组学研究、药物光谱研究、体内药物分析、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新颖色谱分离介质研究。平台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超临界流体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等分析检测设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等各级项目30余项。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特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各级科研成果奖17项。在Chem、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Chemical Communication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Talanta和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38-6229751
 
11  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人才队伍为支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服务社会为导向,推动学院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
 
学院现有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点和口腔医学技术学术学位硕士点,开设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两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专业教学主要在口腔医学院、附属省立医院口腔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口腔医院)、附属聊城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完成,有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干佛山医院)、附属中心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等临床见习实习基地,有现代牙科集团、广州瑞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实习教学基地。附属省立医院口腔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学院现有专业骨干教师96人,博士生导师 5 人,教授(主任医师)37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8人,博士68人,有200余人次担任各级各类学会委员。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 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200篇。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但有识才的慧眼和爱才的诚意,更有用才的胆识和容才的雅量。学院进一步完善了「科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机制,继续淡化标签,弱化身份,强化各类人才的医教研职责,大力实践「既为良师,又为名医」的理念。口腔医学院和山东省立口腔医院实行嵌合式发展,学院教师主要在省立口腔医院开展临床业务。济南主校区2.5 万平方米的口腔楼正在规划建设中,其中含1.5 万平方米的口腔医院和0.5 万平方米的科研实验室,将进一步为教师的临床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撑。
 
附属省立口腔医院(山东省立口腔医院)拥有职工132名,其中博士45人,硕士44人。拥有全部5 个口腔类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是经批准开展口腔颌面部三类技术的单位,是山东大学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有牙科诊疗椅90台,开放床位60张,由中心院区、东院两部分组成,年门诊量12万余人,出院病人2300,年手术量2000台以上。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20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医学科技进步奖3项,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其中SCI收录50篇。
 
2021年 11月,全球学者库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口腔医学领域高价值国际论文TOP100,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张东升教授团队在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影响因子18.187,中科院分区一区)上发表的论文成功入选,位列第86位,此标志性成果,系山东省口腔领域学者首次入围该榜单。
 
 
12  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一、招聘单位简介
 
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源于2003年10月成立的运动医学研究所,2004 年 7 月,成立运动人体科学系,2012年5月,经学校批准更名为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学院下设运动医学系、康复医学系、实验中心、运动医学与康复临床中心(和第二附属医院共建)。
 
学院现有师资29 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博士 9人,硕士19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1人。现有在校生研究生和本科生1000余名。
 
学院设有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三个本科专业和康复治疗专升本。运动康复本科、康复治疗学本科、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为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运动医学博士点、运动医学硕士点、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点和医学技术(康复治疗学)硕士点。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山东省重点研发课题6项,山东省卫健委等厅级课题20余项,取得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5 项,获得山东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泰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及参编专业教材十余部,教育部产学研课题7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8项,山东省首届高校微课比赛三等奖1项,学生参加全国专业技能大赛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多次。
 
学院实验中心分为教学、科研两部分,下设为 4个实验区,包括: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区、康复治疗学实验区、运动医学实验区、健美运动实训区等。实验室面积2000平方米,设备总值2200万元,其中:40万元以上设备12件,10万元以上设备42件。每年共开设实验课程95门,1472学时,总计约15万人时数。除完成正常教学外,实验室还积极支持、参与科研课题22项,其中2项为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为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项;学生获国家级比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17年,承办全国运动康复技能大赛。实验室人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2 人获「山东省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优秀个人。近3年来,实验室指导教师共发表论文31 篇,其中5篇为SCI收录文章,授权专利33项。
 
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538-6236171
 
 
13  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
 
 
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的前身是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03年。2020年11月与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融合共建「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
 
一、学院基本情况
 
学院现设9 个教研室、1个教学实验中心、2个实训中心和5个科研平台。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高级职称39人,专任教师45人,博士 32 人。有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4人次、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等省级人才6人次。有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全省干事创业好团队」等多个教师团队。
 
二、专业建设情况
 
学院始终坚持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现设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3个本科专业,其中医学检验技术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特色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立项专业和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立项专业。软科2022年度本科B 类专业排名,我院预防医学专业58 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36 名,卫生检验与检疫12名。
 
三、学科建设情况
 
学院建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专硕和临床检验诊断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21年获批临床流行病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校硕士研究生235人,其中学术型96人,专业型139人;博士研究生2 人。
 
四、科研平台建设情况
 
学院现有5个科研平台:病因流行病实验室、新发传染病病因流行病学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平台、糖基组学与慢性病研究平台、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病原快速检测平台。其中「新发传染病病因流行病学实验室」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病因流行病学实验室」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形成了新发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职业与环境卫生评估、环境毒理学等主要科研方向。近3年,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75项,在包括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300多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病毒起源及受体结合机制,为研判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变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病毒检测和疫情研判报告60余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公卫人的初心使命。
 
 
14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具有博士学位34人, 正高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4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 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个。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全日制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和生物信息学4个本科省级一流专业。现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一个,参与共建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点一个。《医学遗传学》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并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微生物学》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入选山东省思政示范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课题 19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厅级奖励多项,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论文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8项。现有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学科)1个,省级大学生优秀社团4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
 
学院以「立地、向天、炼内、联外」为发展理念,倡导「教育为根、政治铸魂、科研为翼、关爱暖心」的育人理念,形成了「一专业一特色,一专业一协会」的专业格局。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的生命科学学院将以一流专业、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为建设目标,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殷老师
联系电话:0538-8668971
 
 
15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一、学院介绍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位于泰安校区,2001年成立,目前开设智能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五个普通本科专业。除普通本科招生外,2019年起与企业合作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疗互联网与信息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医疗器械质控与管理方向)、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智能医学工程方向)四个专业方向,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于2021年获批,2022年已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1647人。
 
学院目前在泰安校区有医疗大数据开发与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DSP、ARM、通信原理等13个专业实验室。此外,济南、泰安校区均有大型公共实验室,实验室面积7000多平方米,拥有各类教学设备3000余台,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地建有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基地40余处。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有能力、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情况非常好,近五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电子信息和医学信息类的科研院所、医药卫生事业单位、医院信息科、生物医学信息企业、软件开发企业等,从事科研、开发、应用设计制造及设备管理和运维等方面工作;有28% 左右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另有部分学生考取公务员,统计显示就业率97% 以上且就业的单位稳定、起点较高。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医学信息应用领域成绩突出,近年来逐步形成了医工融合的办学特色。
 
二、专业简介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以培养医工结合人才为特色,现开设医学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智能医学工程专业5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学院以培养医工融合人才为特色,2022年按大类招生,招生专业为电子信息类(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及4个校企合作招生专业。2023年仍然按照大类招生,招生专业为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智能医学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始建于 2002 年,是医学信息工程学院最早招生的专业。2009 年「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列为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011 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3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19 年 9 月建设校企合作共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与应用」专业方向。目前本专业承担着 1+X「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实训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等全国性的考试项目。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计算机解决医学领域相关问题,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进行有效交流、团队协作和跨领域合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在各类 IT 公司,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行政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开发、应用、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学院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就业竞争力。与浪潮集团、中软国际、达内科技、青岛软件园、东华合创、等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软件企业与机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教学。学生就业空间非常大,除了程序员岗位外,还有很多岗位可以选择,包括产品经理岗位、运维岗位、测试岗位等等,而且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就业岗位,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等岗位。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于 2013 年开始招生,是国内第一批开设本专业的高校之一;2016 年确定为校级特色专业;2020 年,与大连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智能医学工程方向的本科生,注重机器学习、智能传感与交互等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培养。2022 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以医工交叉融合的医疗软件研发、医学信号处理与应用、医疗电子设备管理与应用和医学信息智能管理与研究为培养特色。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目前拥有直属附属医院 12 家,教学医院等非隶属医院 30 余家,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12 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8 家,均为本专业的实习教学医院。
本专业实践基地有浪潮集团、中软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软件园、山东众志有限公司、山东成城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泰安东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尚观科技有限公司、泰安联通、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远程教育中心等 23 家。
本专业建立了学生创新和实践团队,以「互联网+」、「蓝桥杯」和「挑战杯」等大赛为平台,建立以创新创业课题、学术论文、竞赛获奖和知识产权等成果为引导的创新机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是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以学校医用电子学积淀为基础,依托学校已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于 2005 年开办。本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两项内容,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培养方向涉及通信与电子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
毕业生适合在各类电子信息公司,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医用电子信息公司从事电子设计方面的研究、开发、应用、管理和教学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电子信息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2020 年,学校与健康力(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协议联合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医疗器械质控与管理方向)的本科生。
 
智能医学工程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需求,遵循《「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是新工科和新医科高度融合的新兴交叉专业,2022 年初次招生。专业秉持「医学牵引、工科支撑、转化创新、临床示范」理念,根据高起点、深融合、强特色、国际化人才培育模式,培养学生掌握医学、人工智能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智能医学人才。本专业以智能医学信号和图像处理,以及神经科学与神经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学生修完规定学分,满足毕业条件,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毕业生能在医院、研究院所、人工智能和智能医疗相关企业中从事研究、设计、开发、测试、应用、管理、维护与技术支持等工作,就业方向多,也可继续攻读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38-6229731
 
 
16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坚持「围绕医学主题促发展,服务医学主题谋创新,依托医学主题求突破」的发展理念,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注重内涵提升,强化特色发展,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学院现有工程硕士(制药工程领域)和制药工程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学院的化学学科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
 
学院现有教职工 91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教授10人(二级教授1人),博士34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山东省优青(海外优青)等人才称号者13人。校(院)高层次人才15人。校(院)最美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教学示范能手、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称号者32人。柔性引进国家优青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双师型教师15人,聘请国内外7位专家作为兼职教授,15名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设有制药工程、化学工艺、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9个教研室和基础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工程综合等 3个实验室以及医用新材料、光功能材料与生物医学成像等2个研究所。山东化学化工学会医学化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学院建设。拥有市医药中间体工程实验室和化工预防重特大事故技术研究中心平台2个。实验室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拥有高分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高分辨上转换显微镜、二维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多区荧光成像光谱仪等高端仪器设备。
 
主要开展化学与生物传感、医药功能材料化学、有机合成与催化等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青年人才引育计划、校(院)学术提升计划、校(院)特色学科建设计划、校(院)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计划等项目200余项,近3年年均获得各级经费约1500万元,在Nat Commun.、J Hazard Mater、Adv Energy Mater、J Mater Chem A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30余篇(IF >10、IF>20 各 7 篇);编写英文学术专著 5 部;授权发明专利80项;首位或者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和三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15项。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38-6229741
 
 
17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校(院)直属的独立建制二级单位,是全校(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学院前身为泰山医学院建校之初就设立的马列教研室,1988年12 月成立了社会科学部,2017年7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泰山医学院与省医学科学院合并建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学校整合全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建立了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自然辩证法、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经济与形势政策 5个教研室。拥有学校医学人文研究所、山东省医学生医德教育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人文与社会医学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教授 4人,副教授 2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5人。现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医学人文 2个校级重点学科。近5年来,立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 18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教学研究和教改项目 4项,在相关学术杂志上共发表论文150余篇。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乔老师
联系电话:0538-6229871
 
 
18  医药管理学院
 
 
一. 医药管理学院简介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药管理学院成立于2001年,现有教职工 5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 20人,博士12人,在校生1400余人。建院以来,学院涌现出 2名校级教学名师、16名优秀教师、12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以及多名多名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1人,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 1人,国家卫生人才评价领域专家 2人,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评审专家1人,省卫健委评审专家 2人,省市场学会副会长1、常务理事 4人,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 2人,省行为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2人,泰安市社会科学评审专家 7人。
 
自建院以来,学院大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和PBL 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目前设有公共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市场营销系、社会工作系、财政金融系和综合实验室等教学机构,现有卫生事业管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1个,省级一流课程 2个,设有人文与社会医学研究中心、人口研究所、医药卫生政策研究所、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和行政管理学重点学科等科研平台。承担并完成省级教改项目10余项,出版教材20 部,发表教研论文 40余篇。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相继立项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民政部等课题10余项,承担省级科研项目70余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等省厅级奖励10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
 
二. 宣传亮点
 
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点):属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医药管理学院作为主要培养单位,针对国家及山东省所面临的医疗卫生问题开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卫生法规与政策、医院管理、卫生经济、卫生应急以及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等。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针对国家和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和变化,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医学特色,制定了「懂医学,会管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定位上确立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公共组织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经济学、统计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等。
 
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为党政、民政、社会保障以及社会团体、社会工作机构培养从事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社会调研、行政管理等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熟练的社会调研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掌握医务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技巧,具有熟练的表达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具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协调各种资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了解全科医学、社会医学等基本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有省内一流的数字化人力资源实训室,通过虚拟仿真人才培养以及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战的结合,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主要课程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管理、人员测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等。
 
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突出医学教育背景开设医学概论、药学导论等医药课程,秉承毕业就是「合格职业人」的育人理念,培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独立运营项目或创业专业技能,具有市场开拓、沟通、协作、组织、领导等职业综合能力,并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三.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38-6229711
 
 
19  外国语学院
 
 
一、学院介绍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始建于2001年, 至今已有20多年发展史。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本科、俄语本科、翻译本科、旅游管理本科四个专业。教学语种有英语、日语、俄语三个语种,承担全校本科、研究生的外语教学。学院各专业在校学生1240余人。
 
学院现设有英语系、俄语系、翻译系、旅游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科技英语教学部和外国语视听技术中心等七个部系及同声传译、旅游系实训室等3个实训室。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党政管理人员 9人,教学辅助人员1人;正教授4人,副教授 33人;博士后1人,博士 5人,在读博士 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70余名,每年聘请外籍教师8名左右。
 
学院教师年均获得省、厅级科研课题20余项,承担省部级教学课题10余项;年均获得国家级、省厅级教学科研成果奖项 30余项;主编、参编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10余本。
 
学院重视学风建设,定期举办外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学生多人在全国外文演讲比赛、阅读比赛、写作比赛及旅游院校服务技能比赛中获奖。
 
学院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有 100人次的外籍教师到学院任教;学院建立了「一带一路」对外交流服务中心,服务全校师生出国(境)交流;近年来,学院有 120余名学生参与了俄罗斯、英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项目。
 
二、英语专业简介
 
英语专业设立于2001年,该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和国情文化知识,具备英语运用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突出医学英语特色,能够在教育、文化、涉外医药、外事、外贸、科技、新闻出版等部门熟练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英语人才。
英语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思想品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较高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有创新意识、敬业精神以及合作精神;本专业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学知识、英美国家国情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专业扎根山东省知名医科院校——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为服务本地以及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本专业开设了「英语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的培养模式,开设《医学基础知识》、《医学英语翻译》、《医学英语文献阅读》、《医学英语术语学》、《医学伦理学》等医学相关课程。本专业培养方向旨在发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师资、科研等优势,加强对学生相关旅医学基础知识的夯实,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本专业常年同英国布莱顿大学、北安普顿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学生可以学分互认的形式前往进修学习。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多人就职政府部门、银行业、中外资企业、高等院校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就业前景良好,在北京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学校,均有毕业生就职或任教。
 
三、俄语专业简介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俄语专业,即原泰山医学院俄语专业成立于2004 年 9 月。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俄语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俄罗斯语言、文学和国情文化知识,具备俄语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突出医学俄语特色,能够在教育、文化、涉外医药、外事、外贸、科技等部门熟练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俄语专业人才或复合型人才。
俄语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7人,另有俄罗斯外教 2人。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3人,所有教师均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
俄语专业教师积极致力于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在「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全国大学俄语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多名教师获得「全国俄语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山东省俄语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俄语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项,各类厅级课题数十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 CSSCI 期刊收录。
俄语专业国际化办学特色突出,近年来有 120余名学生获得中俄政府奖学金等项目资助获得出国交流机会。多名优秀学生在在外交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远洋集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等企事业单位任职。
 
四、翻译专业简介
 
翻译专业成立于2014年,是山东省院校中较早一批新上专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外交流全面深化,国家对英语翻译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翻译专业从外语学科偏重学术性转向现在的应用学术性方向。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翻译专业隶属于外国语言文学大类,以翻译理论和实践为主要学习和研究对象,提升英汉语言、英语文学与跨文化等知识水平,翻译专业具有跨学科特点,培养能够在医疗、旅游、文化、经贸、卫生、教育等领域从事翻译、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我院翻译专业具有实践导向、医学特色、复合型等培养优势。
 
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38-6229721
 
 
20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位于济南校区,于 2022 年 9 月份成立,承担山东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的建设任务。山东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是北京大学、山东省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在济南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校(院)长陆林牵头筹建,拟打造全国领先、省内一流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科技研发共享平台,成为全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第三极」。研究院建有三大研究中心(脑健康促进与重大脑疾病防治研究中心、脑科学先进技术研究中心、类脑智能研究中心)、两大基地(脑科学和类脑创新人才基地、脑与类脑科学产业转化基地)、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研究目标:围绕科技创新 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计划的国家战略需求,推动脑科学研究与人民生命健康对接、类脑研究与市场需求对接,以探索大脑秘密、攻克重大脑疾病为导向,构建「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实现重大脑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早期诊断和防治的颠覆性新技术突破,建立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于一体的类脑产业大平台,力争在 3 年内达到同业省内领先,集聚形成国内一流的脑与类脑科学产业链,引领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国家级创新高地建设,成为我省医养健康产业的新兴发力点和突破口;5 年内形成国内一流优势特色学科,培育形成脑科学产业创新转化完整体系;10 年内建成国内知名的研究院,成为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背景、国际视野的「脑科学和类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打造成为引领山东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全国领先及国际有影响力的基础研究平台、临床诊疗平台和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成为全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第三极」。
 
核心任务:阐明人脑结构和功能以及认知、思维和意识的神经基础,揭示重大脑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研发脑疾病早诊优治的创新方法,发展认知功能增强和疾病诊疗的脑机融合技术,建设以解决科研瓶颈、患者需求与企业需要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和综合平台,并催生万亿规模的脑健康产业,护航「健康中国 2030」国家战略。研究院将依托脑健康促进与重大脑疾病防治研究中心、脑科学先进技术研究中心、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开展研究工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临床技术招聘 医务部长招聘 医药总编招聘 肾科执业招聘 体检医助招聘 重症主治招聘 中医針灸招聘 中医编导招聘 制药科研招聘 医务科病案招聘
丁香人才二维码

微信找工作

服务号二维码

扫码查询应聘进度

意见反馈 TOP